身在台灣的此刻,我想我們都深深感受:這是一個混亂的時代。
「我像松鼠爬籠子,疲憊不堪。」曾以「野火集」激起多少台灣學子熱情投入社會改革的作家--龍應台,在離開台北市文化局長職務時,在今年開春第一期的商業週刊(2003年一月,P34)的採訪中深深感嘆。
當外界的紛擾是如此的巨大與驚人,許多為這個土地上付出與堅持的人都幾乎心力交瘁,我們真的忍不住憂心,台灣社會究竟還要爭辯多久?我們還經得起多久的時間虛耗?多久的空轉?
不知道二十年後的今天,我們會不會後悔?在這個重要的轉折時刻,我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,互相攻擊與爭吵。吵架可以為我們帶來該有的生活品質?衝突可以為我們找到更好的教育機會?答案,我們心裡都清楚!
在這個時刻,我們需要能夠對話的人,透過理性的溝通,清楚陳述自己的理想與方向;透過討論,說明自己的作法與困難,呈現自己的問題與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;透過分享,瞭解合作伙伴的內心世界與彼此的期望。我們是多麼需要一個理性批判的環境,讓許多的對話澄清我們的觀念,幫助我們在教育的環境中不斷看見更多的未來與機會。可是,我們的社會所示範的,除了衝突還是衝突!
所以,我們決定建立自己的對話團隊,讓團隊中的每一個人,一起經驗一個共同的歷程。
我們一起讀書,坐下來面對面對談。我們要知道在同樣的書中,我們彼此看到了什麼樣相同與不同的觀點。我們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、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、帶著不同的價值觀,但是我們一起工作,渴望知道自己的工作伙伴如何思考?又想些什麼?在每一次的討論中,找到我們可以持續進行的改革;在每一次的互動中,反思我們教學歷程。我們學習質疑別人,也被別人質疑;我們學習瞭解別人,也被別人瞭解;當然,我們也學習說服別人,也被別人說服。
在這樣一個變動而混亂的環境中,我們期望透過團隊的力量,因應環境變遷的需要,以創造力來掌握變遷的動向。因為有創造力的教師才能帶領出具創造力的孩子,有熱情投入的教師,才能帶領出孩子學習的積極熱情;我們期望以系統思考為綱,結合組織及成員的自我超越,加深我們的人文關懷,改善我們的心智模式,然後建立共同願景,以團隊的學習,協助我們達到實現教育理想的目標。
我們不知道透過這樣的歷程可以做到哪裡?又可以完成多少?可是,為了我們的孩子,這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,也是一件必須堅持到底的事!。
同樣是海島貿易型的國家、缺乏天然資源的丹麥,國民平均所得高達四萬美元,是台灣的三倍,是世界上政治最清明的國家,環境保護和品牌設計領先世界(天下雜誌2003年一月號,P54)丹麥教育的重點給與孩子極大的自由,讓他們用自己的腦袋去看、去觀察、去想像、去創造,並且溝通與合作。丹麥教育的自由給了“創意”極大的發展空間,設計因此成為丹麥成功的秘訣之一。丹麥皇家斯堪地維亞總裁林德渥(Flemming Lindelov)自信地說:「靠著品質、設計和教育,丹麥人就能在全世界生存」。
不管外在的衝突與矛盾,定下心來持續對話,以團隊合作為動力,用真正的行動,由自己做起,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。以丹麥為例-由教育開始,全國上下同心協力,合作創新!起步也許艱難,歷程或許痛苦,但只要起步了,就有無限可能的未來!
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
創辦人 唐富美
Jan. 19, 20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