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
COURSE
課程分享
2017-11-24
與台灣欒樹的約會

緣起

身為幼教工作者,我們瞭解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,以及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大自然的重要性。因為大自然是一個充滿刺激的學習環境,提供許多機會讓孩子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有所成長(McHenry & Buerk,2008)。加上幼兒階段的學習經驗最好能與生活或是周遭環境有所連結,因此,校園植物的探索其實是相當不錯的學習起點。

基於上述的思考,在「有趣的大自然」主題進行前,班級老師初步設定了教學目標,期望藉由這次的主題探究歷程增進幼兒親近自然、與自然互動的經驗;提升幼兒對大自然的敏銳觀察力及辨識力;學習種植與照顧植物的方法;在探索歷程中建立面對挫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;進而培養欣賞自然的感知能力。

 

 

萌發期:在生活中親近大自然

時序進入了夏天,孩子們每天活動的戶外遊戲場已是一片綠意盎然、充滿生機。此時,正是鼓勵孩子親近自然、探索自然並欣賞自然之美的好時機。因此,就讓幼兒從生活周遭環境親近自然吧!

 

校園植物大搜祕

孩子們來到校園進行植物大搜集,並且將撿拾到的植物黏貼在觀察記錄本中或把它畫下來。回到教室後,再一一分享彼此的發現。其中,俐晴帶回一片葉子引起了大家的討論。孩子:「很像蝴蝶。」「有兩個小洞洞的葉子。」「好像是蝴蝶的眼睛喔!」

這次的活動,讓小小孩有機會用心觀察平常容易忽略的校園植物。因此,當他們再度前往戶外遊戲場時,透過更仔細的觀察體驗,他們發現葉子上面有一條條的線以及顏色的差異;閉上眼睛用手觸摸,則能感覺到滑滑的、粗粗的。最有趣的是,他們還利用植物的外形進行聯想,例如:彎彎的很像拐杖糖。感官的體驗讓孩子有更多驚奇的發現,而這些觀察全部都記錄在他們的「葉子小書」中。

但是這些葉子是從哪裡來的呢?孩子們拿著葉子在校園到處比一比,找出它們原本生長的地方。

  

 

藝術課:大樹寫生

當幼兒正在探索校園植物的時候,藝術老師趁著這個機會開啟孩子的美感,引導他們欣賞植物之美。孩子在老師的協助下坐上樹幹,拉近與樹木之間的距離,平常需要抬頭仰望的大樹,現在就近在眼前。接著,用布遮住孩子的眼睛,讓他們用視覺以外的觸覺、嗅覺、聽覺來認識樹木。

老師:它的皮膚摸起來是什麼感覺?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姝諭:粗粗的。

之後,老師請孩子們拿下遮布,請他們重新看看樹上到底有什麼呢?

姝諭:有葉子。          

芳鈺:有水果。       

昱晴:我看到大黃蜂。

漢淼:樹幹是長長的。   

老師:都直直的嗎?  

漢淼:也有歪歪的。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

孩子:有一枝一枝的葉子枝,很多枝接在一起。

最後,藝術老師選擇戶外為創作場域,讓孩子們一面沉浸於大自然的氣息中,一面描繪與樹木的互動經驗。

 

藝術課:和大樹做朋友

在這一堂的藝術課中,老師帶領幼兒回顧上個星期所進行的爬樹體驗活動。

老師:上個禮拜我們做了什麼事情?     

芳鈺:我們去外面爬樹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昱妡:我們還有畫樹。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孩子:把眼睛矇起來,用手去摸樹。

老師:你們摸樹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呢?  

綵捷:我摸到刺刺的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老師:那你摸到的是什麼地方?         

綵捷:是樹的中間。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老師:原來是樹幹。

老師:在樹上你還看到什麼?          

孩子:我看到很多樹葉,而且樹葉會往天上長尖尖的,還有水果。

接著,老師介紹分享了各式各樣形態的樹木,牆面上所投影的影像吸引了孩子的目光,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。

老師:為什麼這棵樹歪歪的?   漢淼:因為有風吹它。        

老師:漢淼覺得有風,所以這棵樹就會彎彎的。

佾憲:這棵樹樹葉很多。       俐晴:很像聖誕樹。     

芳鈺:是兩棵樹在一起。

老師:為什麼這棵樹沒有葉子呢?

楷泰:那是樹幹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柏恩:葉子都掉下來,掉到地板了。

經過了不同的視覺洗禮之後,老師邀請孩子們在接下來的創作時間,運用陶土的捏塑,重新呈現他們對於樹木的觀察與理解。作品中,不論是平面創作或是立體捏塑,有的幼兒做出了很多葉子的樹木;有的加上果實和蝴蝶;還有人做出自己爬樹的樣子,可見得爬樹的經驗已經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這些都是孩子與自然互動後的經驗展現。

  

 

從戶外教學的歷程中,拓展孩子的視野

歷程進行至此,幼教老師回顧孩子的觀察記錄、檢視幼兒的對話討論以及藝術創作,發現他們大多著重在植物外觀的記錄與描述,例如:圓圓的、黃黃的、葉子綠綠的,或是形狀像蝴蝶的樣子…等等,沒有更進一步的細部描繪或是感受表達。面對這樣的情形,老師們嘗試拋出問題與教學團隊討論,思考突破的策略。剛好,趁著這一次班上接受幼教教授進班輔導的好機會,也可以徵詢一直以來陪伴我們進行教學改善的文娟教授,請她提供寶貴的回饋與建議,讓主題方案的進行有更多的資源及支持。

瞭解了班級幼兒探索的大致狀況後,輔導教授與教學團隊提醒老師們必須先行思考,究竟在這次主題中的重要教學目標是什麼?如果教學目標是「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力」,孩子們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在觀察葉子,並且達到了目標。老師們應該思考如何從「葉子」這個面向,進一步拓展孩子的視野和學習經驗,增加他們對於植物的感受力。於是,老師決定帶領孩子走出校園,幫助他們有機會接觸其他種類的植物,並且提供其他工具,讓孩子調整觀察記錄的方式。最重要的是,讓孩子透過身體感官的體驗來認識植物、和植物玩遊戲,與植物有更多的互動,如此一來,孩子才能有更多元的感受表達。

 

惠來公園的老樹

為了讓幼兒多多接觸自然環境並且以不同的形式和植物玩遊戲。老師與孩子們一起來到了惠來公園,看看這裡的植物有什麼不一樣?孩子們發現了豆莢、不同形狀的葉子,還發現一棵長滿鬍鬚的樹木。

昱妡:是老樹、老樹耶!(她很開心的強調兩次)

老師:為什麼你覺得它是老樹?

昱妡:因為它有很多鬍鬚。      

柏恩:這棵樹很大,所以很老。  

虹瑜:坐在這裡很舒服耶!

孩子的對話吸引了其他幼兒的注意力,他們也走到老樹下,抬頭看著氣根,好奇地伸手摸摸看。

老師:你們摸的是什麼?         

昱妡:這是老樹的鬍鬚。  

虹瑜:捲捲的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昱晴:好像麵條喔!

老師:這棵樹跟學校的樹一樣嗎?

昱妡:不一樣,這棵樹比較老。  

秉軒:學校的樹沒有鬍鬚。

姝諭:樹根很長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楷泰:這棵樹很大了,所以樹根才會很長。

老師:我們來挑戰走在上面看看吧!

昱晴:這個好像樹迷宮。

老師:那你們再觀察看看這棵樹還有沒有特別的地方?也可以用照相機拍下來。

孩子還嘗試手牽手量量看老樹有多大?1.2.3…總共13人。另外,他們對於撿拾的豆莢也很好奇,搖一搖會有喀啦、喀啦的聲音,猜測有小種子住在裡面,這個假設後來延伸至科學區裡進行研究與驗證。

   

 

中興大學--樹林探索趣

繼惠來公園的探訪,中興大學成為下一次戶外教學的最佳地點,因為那裡有著廣大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資源,可以讓孩子盡情的遊戲與探險。藉由躲貓貓遊戲的樹林探索,他們觀察及感受樹幹的紋理以及不同的觸感,沿途中更撿拾了不少落葉、果實…等等自然資源,最後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到了班上。

 

 

 

•更精彩、完整的內容請見《四季兒童教育專刊39期》創意課程
•四季文化官網:http://www.seasonbook.org/index.html